近日,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2020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发布网络大会”演讲中指出,目前企业正面临全球化的“休克”,企业“走出去”需要做出产业链、价值链的巨大调整。
尽管疫情期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急剧下降,但国际生产体系将继续在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预计从2022年起,投资流动可能会在全球价值链的抗风险重组、资本存量补充和全球经济复苏的引领下缓慢复苏。
日前,在中国国际商会举办的疫情背景下中企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与应对讲座上,中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霁虹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欧盟委员会、英国政府和日本政府都表示需要加强权力,加大外商投资的审查力度。
尽管困难重重,非洲国家还是成功地在仅仅一年多时间内就AfCFTA协议达成一致,原计划是2020年7月正式启动,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推迟至最早2021年1月正式启动。
《普华永道2020境外投资风险管理白皮书》于2020年5月22日在普华永道中国官网重磅发布。
疫情之下,全球产业链会发生怎样的重构?产业链会撤出中国吗?如何维护和确保中国产业链的完整通畅?围绕着这些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5月27日晚上的浦山讲坛上发表了题为“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应对”的演讲。
2020年5月22日,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BIS)宣布,将分两批把33个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Entity List),引起国内广泛关注。
毕马威中国发布《2020年二季度中国经济观察报告》,该报告专题研究了新冠疫情对中国外商投资的影响,认为跨境投资虽然会受到疫情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但更加关注投资目的地的市场环境和长期发展前景。
德国计划于今年9月在莱比锡举行中欧峰会,德国希望利用其即将担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的机会来调节中美关系。
新冠疫情下,欧盟委员会于3月25日发布有关外商直接投资(FDI)和资本自由流动、保护欧盟战略性资产收购指南,在《欧盟外资审查条例》将于2020年10月11日生效实施之前提供指导性意见,以保护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欧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