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0》。《报告》指出,2020年,高质量发展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词。
“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的时代特征。“十三五”期间,中国对外投资大国地位稳定,对外投资有序发展,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凭借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中的配置和优势,中国对外投资更积极、更多元,“走出去”道路越来越宽。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持续蔓延,但“一带一路”建设没有止步不前,而是继续走深走实。面对疫情蔓延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一带一路”建设抗疫与建设同行,多方携手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2020年1-9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515.1亿元人民币(折合788.8亿美元),同比下降0.6%,降幅有所收窄。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0504.3亿元人民币(折合1502.4亿美元),同比增长4.5%;完成营业额6381.3亿元人民币(折合912.7亿美元),同比下降8.8%。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0.8万人,9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63.5万人。
未来,全球产业链调整的新方向呈现“全球性收缩”和“区域内强化”的特点。此外,数字贸易规则的完善将推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今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10周年,10年来有效推动了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国与东盟进入了经贸合作的黄金时期,双边贸易额从2010年的2928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6415亿美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海布仓或借仓出海,海外仓发展迅速。国内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企业已建海外仓超1200个,服务范围覆盖全球。无论是助力国际抗疫,还是促进供应链稳定畅通,抑或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企海外仓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日渐成为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主支点和中国开展对外合作的新通道。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9月18日介绍,1-8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8503.9亿元人民币,执行额586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和12.5%。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无论是流量规模还是存量规模,都位居世界前列,充分说明了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中国经济发挥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引擎作用的生动注脚。
受中美经贸摩擦和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影响,民营企业500强在2019年的出口总额、海外投资企业数量、海外雇员人数、海外营业收入以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投资的企业数量等对外经贸合作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