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策支持的加大,“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两年前,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两国确定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产业合作为重点的“1+4”合作布局。目前喀喇昆仑公路正在扩建之中,成为中巴经济走廊重要的早期收获项目。
中国正在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并且从一个相对消极的参与者,逐步转变为积极的引领者?在这一过程中,诚然需要资金实力,但更需要智慧?参与国际事务,创建多边金融机构,促进本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需要气度?高度和力度?
随着美国对中资并购审查收紧,以色列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国投资者的目光。据路透社报道,2016年,中国对以色列的投资跃升至165亿美元,创下纪录,资金主要涌入互联网、网络安全和医疗设备初创公司。
对于听着“巴以冲突”和耶路撒冷长大的一代人,以色列是一个神秘之地。一下飞机,在本·古里安机场就看到身着不同传统服饰的宗教人士,还有三三两两挎着步枪、背着巨大行军包的年轻士兵。这个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宗教与世俗交织的国度,常常呈现两副不同的面孔。
在6月14日举行的中美高端经贸对话会上,中美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合作,顺理成章地成为焦点话题。
“‘一带一路’绝不仅是一条交通物流走廊,更是一种新型的全球合作模式。”曾在中俄机电商会、俄中贸易合作中心、俄罗斯远东发展部等部门工作多年的俄中友协副主席谢尔盖·萨纳科耶夫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强调。
“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倡议,由中国提出来以后得到了世界很多国家的热烈响应。“一带一路”建设最核心的是要将倡议落地,其中企业的参与不可或缺。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看到几个重要突破口。
业内人士指出,欧委会仍然戴着“有色眼镜”,无视中国各类金融机构都是独立市场主体的事实,甚至罔顾基本金融事实,人为裁出了高额补贴幅度。此举严重侵害了中国钢铁出口企业的权利,也无益于欧盟钢铁业摆脱自身困境。中欧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以合作管控分歧才是正途。
中国企业近期被拒绝参加印度国有天然气有限公司价值300亿卢比的管道项目。